历史上关羽兵败被斩,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?
在三国演义中,一提到关羽就让人想到了“忠、义、智、勇”。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。
“大意失荆州”成了后世加在关羽身上一个不太光彩的符号,但是我们细看三国史料就会发现,即使关羽比诸葛亮还谨慎,也不可能在曹操孙权两面夹攻下保全荆州——就是刘备诸葛亮张飞赵云都在也不行:曹操勉强可与孙刘联盟抗衡,刘备孙权都打不过另外两家联手。
关羽以一己之力对抗曹操孙权两方主力,失败是必然的,他更好的结果,就是固守待援,但是刘备的舅子糜芳已经把荆州最重要的南郡送给了孙权,关羽就是想固守待援也没了根据地。
无城可守的关羽只能往西川撤退,但是关羽在撤军途中,并没有得到任何接应,于是和儿子关平一起被擒斩于临沮,为刘备流尽了最后一滴血。
关羽父子为刘备的事业付出了生命,却有人说关羽败亡是咎由自取:两年间的两次傲慢冲动,让他失去了获救的机会!
事情果真如此吗?要讨论名将、武圣关羽的结局,当然不能仅看《三国演义》,如果我们细看三国史料,就会发现关羽之所以失去获救的机会,或许跟他的两次“傲慢冲动”有关,但主要责任绝对不在关羽,而且真正的“傲慢”,似乎也只有一次而已。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,失荆州的主要责任不能都推给关羽,关羽之败,让我们想起了楚霸王项羽自刎乌江前说的那句话:“今卒困于此,此天之亡我也,非战之罪。”
关羽之败,非战之罪,失荆州的责任应该由谁来负,我们看看战前战中战后刘备、诸葛亮、糜芳、刘封、费诗、马超的言行,或许会发现一些我们不愿意承认的真相。
关羽发动襄樊战役,一开始打得有声有色: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,吓得曹操要迁都避其锋芒——当时的大汉天子刘协正在许昌,如果这块金字招牌被关羽抢走,曹操那些“丞相、魏王、加九锡”的荣耀,就会在一天之内被剥夺。
襄樊之战的战果,并不仅仅是抓了于禁杀了庞德,连曹操任命的“荆州刺史”胡修、“南乡太守”傅方也投降了关羽,许昌附近的梁县、郏县、陆浑县地方武装也表示服从关羽调遣。
就在形势一片大好之际,关羽孤军奋战的弱点也暴露了出来:上庸三郡的刘封孟达不肯出兵支援(战役之初关羽就向他们发布征召令,而不是战败之后求救),镇守南郡的糜芳接济粮草又很不及时,负责看守烽火台防范东吴的潘濬也掉了链子,最后关羽在樊城之下成了强弩之末——如果再给关羽几天时间或再下一场中雨,樊城的城墙就泡塌了,那时候曹仁就是有三头六臂,也逃不出关羽的手掌心。
时间不等人,老天也不肯再出力,关羽的部队很快就开始饿饭了。为了喂饱手下将士和于禁带来的三万俘虏,关羽只好不告而取了孙权在湘关存放的粮食。
关羽拿下樊城,就可以撤回大本营休整,但是孙权和曹操都不愿意关羽获得最后的成功,孙权派出吕蒙、陆逊白衣渡江偷袭南郡,曹操派张辽徐晃分进合击驰援樊城,曹操也亲帅大军开赴前线。
曹魏孙吴两家或公开或秘密地大规模调动军队,连关羽都受到了曹操指使徐晃送来的情报,只有成都方面毫无反应,这就十分令人困惑了:荆襄之战轰动天下,曹孙刘三家本应侦骑四出,随时关注战役进展,怎么刘备和诸葛亮却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?
时至今日,襄樊战役是关羽擅自行动,还是受刘备诸葛亮之命行事,史料一直没给出明确答案,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:如果关羽拿下许都救出大汉天子刘协,那么局势将会对曹操和刘备都十分不利,对东吴倒是没啥影响——孙权集团早就不把天子放在眼里了。
曹操失去刘协会怎样,刘备得到刘协会怎样,或者说关羽得到刘协会怎样,读者诸君当然想象得到:万一关羽得到刘协而不交给刘备,那事情就麻烦了——万一刘协“任命”关羽为丞相、荆王、大司马、大将军,三国鼎立岂不就变成了四方争霸?
关羽或许没有拿到刘协之后另起炉灶的心思,但是刘备和曹操这两位当世枭雄,却不能不把事情往最坏处想,更何况关羽和刘备之间的关系,已经不像从前那么融洽了,关羽拒接刘备印信事件,使他们不再“义虽君臣,恩若父子(兄弟)”。
关羽拒接刘备印信,不肯与黄忠同列只是借口,他真正生气的,是自己当了二十年汉寿亭侯(建安五年到二十四年)而没有晋升,在汉朝爵位就代表军功,爵位二十年不动,别人会以为关羽寸功未立呢。
黄忠斩了夏侯渊,马上就从白丁赐爵关内侯,从“老卒”变成了“贵族”,关羽在受封前将军之后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,凭此大功,就是封个县侯都不过分,但是刘备连个乡侯都不给。刘备之所以如此“吝啬”,主要是因为关羽在受封“前将军、假节钺”时表现得很傲慢、很冲动。
关羽“傲慢冲动”地发怒,被益州前部司马费诗全都看在眼里,于是费诗对关羽发出了威胁:“仆一介之使,衔命之人(我就是个送信的),君侯不受拜,如是便还(印信你爱要不要,不要我就走了),但相为惜此举动,恐有后悔耳(你这样做会有啥严重后果,自己掂量去吧)!”
费诗来荆州赐官,不但带着前将军印信,还带着耳朵和嘴巴,关羽的“傲慢冲动”,他必然一五一十甚至添油加醋地汇报给刘备。读者诸君试想一下:如果您是刘备,得知关羽拒绝自己的任命,会有怎样的不快和焦虑?
关羽被费诗一句话点醒,赶紧放低身段接受了任命,其实他在接受印信的时候,已经知道刘备早已对自己不满了:原先关羽是刘备之下的二号人物,现在却跟张飞、马超、黄忠军衔相等了,至于可以代表刘备的“节钺”,说它好使就好使,说它不好使就不好使,起码在“国舅”糜芳和“王子”刘封面前就不好使。
刘封不派兵,糜芳不给粮,关羽在樊城前线既无粮草也无救兵,最后连大本营也被糜芳送给了吕蒙——这时候即使孙武吴起复生,姜尚韩信再世,也已无力回天。
关羽在荆襄之战中一败涂地,只能往成都撤退,然后就在马超的防区临沮中了东吴的埋伏:“权已据江陵,尽虏羽士众妻子,羽军遂散。权遣将逆击羽,斩羽及子平于临沮。”
临沮是马超的防区,当时还是刘备集团的势力范围,孙权的兵将深入设伏,马超居然毫无察觉,刘备也没有让他出兵接应,这就令人十分费解了:如果刘备和马超如此闭目塞听,对荆襄之战毫不知情,又怎么能成为三国枭雄名将?
于是有人说,关羽失去获救机会,主要是源于关羽的另一次“傲慢冲动”,也就是要入川修理马超。
我们细看三国史料,却发现其中并无关羽要跟马超打架的记载,而且在真正的古代战争中,也极少有大将单挑,关羽当时已经年近六旬,更不会冲动到和马超像小卒子一样厮打,他只不过是给诸葛亮写信问马超情况而已,结果是诸葛亮将事情公开并扩大了:“羽闻马超来降,旧非故人,羽书与诸葛亮,问超人才可谁比类。亮知羽护前,乃答之曰:‘孟起兼资文武,雄烈过人,一世之杰,黥、彭之徒,当与益德并驱争先,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。’羽美须髯,故亮谓之髯。羽省书大悦,以示宾客。”
关羽不认识马超,问问情况属于寻常之事,对马超也算不上冒犯,而马超属于主动投降之人(葭萌关大战纯属虚构),绝不会为此怀恨在心,或者说根本就不敢怀恨在心。
如果刘备一声令下,马超就是跑断尾巴,也得冲过去救关羽——他作为不太受信任的降将,寄人篱下如临深渊如履薄冰,有表现忠诚的机会,是绝不会放过的,至于他跟关羽那小小的“过节”,根本就不值一提。
马超没有营救关羽,却没有受到任何处罚,而且在刘备称帝后还高升了:张罗着替关羽报仇的张飞受封西乡侯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,而马超则被封为斄乡侯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,熟悉汉朝官制的读者诸君,自然知道张飞和马超谁的官职更高。
分析完关羽、刘备、诸葛亮、马超、费诗等人在荆襄之战前后的表现,读者诸君还会认为关羽是死于自己的两次傲慢冲动吗?
其实要探寻关羽荆州之败的深层次原因,我们只要想清楚几个问题就可以了:刘备为何让养子刘封掌兵、让舅子糜芳管粮?荆襄之战旷日持久,曹孙两家大病调动,刘备和诸葛亮为何置若罔闻?如果关羽拿下许都救出刘协,诸葛亮可能会很高兴,从小就立志要坐“羽葆盖车”的刘备,又会作何感想?